51看书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51看书网 > 帝国拾遗纪 > 第41章 白虹贯日

第41章 白虹贯日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“我……是我!”

忌嗓子沙哑,艰难地表明身份。

王后最先冷静认出自家侄儿,安排宫女铺床褥,传太医诊治。

一下来了十个太医,一个去看孩子,一个去看棠棣,一个给忌包扎,还有七个,挎着药囊干巴巴候着。

王后差女官通禀秦王,女官转过掖门,大朝已经开始,她只得暂时等待。

以国君之礼接见使者,是对出访国的最高礼遇。

荆轲乃燕国上卿,秦国也由上卿蒙毅到傅舍迎见燕使。

到咸阳宫,下介和从者在宫外等候,正副使进入宫门。

入宫门后,郎中令命少府郎中跑步入殿传告使者已至。

大行闻报,请百官按次排序,武将按爵位高低立西向东,文官以丞相为首立东向西。

文武归位,九宾定序。

九宾来源于周礼之九仪,本为公、侯、伯、子、男、孤、卿、大夫、士九个爵位的宾客。

秦国爵位有别于周礼,依样画葫芦也能凑出九宾。九十多岁的麃公被请回朝充一回门面,赋闲在家在家的昌文君抓来当人形木桩,总而言之,大国气象天子威仪,全齐。

朝官就位,九宾列阵,谒者立于东陛,然后秦王由步辇抬出内房,落座王位。

抬辇人退下,因秦王近来身体有恙,太医令夏无且未退,挎药囊立在王之后。

殿上悉数就位,殿下郎中数百人持戟列于陛阶两侧,太乐奏钟鼓之乐迎宾。

乐声起,上卿蒙毅引燕使上殿,入殿后有大行指引宾赞,蒙毅就停在殿外。

这是个意外。

蒙毅身为郎中令,但凡朝议必在殿内且处于核心地位。这一次接见外使的大朝,由于荆轲的上卿地位,使得秦国也不得不出一位上卿迎宾,秦王就指派最信任的蒙毅以示诚心。

蒙毅本来反对,昨夜撂掉秦舞阳,荆轲又是个醉鬼,这才放心让荆轲进殿。

舞阳如约被挡在殿门之外,蒙毅灵机一动,伸手去接舞阳手中的图匣,他不介意当一回荆轲的小弟。舞阳抱着不给,相持之中,殿下郎中侧目,殿上群臣回顾。

舞阳神慌,地图匣里有鱼肠剑,他不敢给,更不敢说为什么不能给。

舞阳跟荆轲演习过觐见礼仪,也记得荆轲告诉过他今天无须上殿,可是他没有想到蒙毅会亲自来拿图匣,少年人的阅历太浅,浅到蒙毅疑窦丛生。

蒙毅手上加力,舞阳也加力,蒙毅断不会在自己的主场露怯,舞阳做不到。

舞阳哭了,泪水涟涟仍就死抱着图匣不肯放。

蒙毅正欲一把抢过图匣,荆轲笑道:“燕国穷困之地,养出来的也是没见过大世面的穷人。燕国没什么好东西,还没进献总归还是自己的,孩子小家子气舍不得,多有失礼,还请大王体谅。”

这话显得蒙毅失礼,人家没给你伸手抢是个什么意思?

自诩大度的秦王不明白蒙毅突如其来的不大度,道:“正使拿过来吧!”

不是秦王不了解蒙毅,而是在秦王的位置上看不到蒙毅能看到的潜在威胁。

如此,荆轲捧着樊於期首级和督亢地图孤身近殿,将碍事的蒙毅撂在殿外。

恰如中庶子蒙嘉所言,殿上侍卫都无兵器,殿下侍卫需秦王诏才能上殿。

除了这一点在谋算之内,其他所有,都不在计划之中。

他没有近身的机会,因为有谒者下陛来取首级和地图。

大朝之上,君王与外臣之间物事交接,都由谒者传递,这是秦宫规矩。

今日大朝的谒者,也是深受皇帝信任的谒者赵高。

荆轲没有把颅匣和地图给赵高,也没有替燕王问候秦王,而是无声一跪,亲手开匣。

他要履行承诺,完成樊於期的心愿,让那颗头颅看秦王最后一眼。

“樊将军,托臣问陛下一句话。”

这是荆轲觐见的第一句话,成功把整个朝会的节奏带偏。

大行令及其下属傻掉,朝会才开始就没他们的事了,按邦交之礼,还有好一番请礼还礼的客套才能进入正题,他们肚子里装的大堆废话全都省了。

这个节奏很适合秦王,单刀直入感觉很爽。

一路冰雪冻藏,樊於期的头颅还栩栩如生。

这不足以让秦王动容,他不是第一回见人头,也不是第一回见人死不瞑目。

他记得灭了樊於期三族,道:“他大概想说‘化成厉鬼也不会放过寡人’!”

“不,”荆轲摇头:“他问陛下是否忘了对六国士子的承诺?”

秦王微诧,沉默半晌,无词可答。

荆轲向谒者奉上头颅,道:“陛下不必回答我,回答樊将军便可。”

谒者将头颅捧上王案,秦王凝视着樊於期的双眼,才记起那年初见。

那是十年前,秦王铲除嫪毐,囚禁母后,逼杀吕不韦掌握秦国大权。

那一年,他废了逐客令,改向天下发布招贤令,曰:“秦即天下,天下即秦……臣是天下之臣,王是天下之王,秦是天下之秦,愿与四海之士共图天下无战。”

于是,尉缭从魏国来,姚贾从赵国来,顿弱从楚国来,陈驰从齐国来,樊於期从韩国来……

秦王诺过什么?他诺得太多,封侯赐爵什么话都说过,什么饼也都画过。

画得最多最大一个饼,就是天下无战。

樊於期到生命最后,念的不是恨,而是秦王的诺。

秦王避开樊於期的视线,惭愧于以小人之心度了君子之腹。

死人的眼在等一个答案,王者风范最终也无惧于直视诘问。

“寡人从未忘记,也从未放弃,更从不逃避。”

荆轲微微颔首:“想来樊将军可以安息。”

秦王望向荆轲,又转头看樊於期,不懂这里面的逻辑。

“既然在意寡人之诺,又为何要逃避?”

樊於期无法回答,荆轲代为回话:“杀戮太重,不知是作孽,还是救世?”

“改天换地,哪能不痛?”

这冠冕堂皇的话,秦王已不知说过多少遍,这一次对着樊於期的尸体,才有几分胆寒。

士子,识文断字,通古晓今,所求者,不仅一己之富贵,更有苍生之福祉。

秦王用功名利禄与天下大任将他们笼络在秦廷,若是秦国的所作所为偏离他们的理想,他们又会像流沙散去,再寻良木而栖。

六国士子,有多少人愿将屠刀举向自己母国,有多少人愿用同胞的血换一己富贵?

大抵不会很多,所以这个庞大阶层的诉求,是死最少的人,博最稳的宁。

这一诉求,终在这大殿之上,由荆轲代天下士子问出。

“倾苍生之血,换疮痍之土,是否值得?”

“‘止戈为武’,自古能止戈者,唯有武。”

“穷兵黩武,欠血债于天下?”

“弭兵除战,虽千万人吾往矣。”

“杀人盈野,流恶名于后世?”

“知我罪我,其惟春秋。”

“‘春秋无义战’。”

“‘旷古有闲田’。”

“以血灌田?”

“非吾所愿。”

“此乃荆轲陛见的原因。”

“也是寡人如此见你的原因。”

这番假大空的对话,朝上并不是每个人都懂。

也许,只有秦王和荆轲两个人懂。

荆轲打开图匣,取图,将图展开到一半。

秦王看不清图,笑:“看来是寡人的心还不够诚?”

“不,是荆轲有两副图,不知道该献哪一幅?”

“哪一幅?燕王难道没有旨意?”

“有。可是,臣不是燕国人。”

“为何燕使是卫国朝歌人?”

“今日臣要做的事,没有一个燕国人愿意自己来做,所以只好我这个外邦客卿来当卖国贼。”

“难为你了。”

“食君之禄担君之忧,既食燕王之禄,也只能替燕王担辱。”

“怎么不来食我秦国的禄?寡人让你知道什么叫吐气扬眉!”

“臣肚量狭小,食不了大国之禄,只配吃麸皮糟糠。”

秦王大笑:“糟糠倒是太委屈你了!”

荆轲也笑,嘴角微翘,自嘲:“糟糠都不委屈,我何来委屈?”

“你不委屈,何来两副图?”

荆轲敛住笑意,深深一拜:“秦王见微知著。”

秦王也忽然严肃,正色相问:“两副图是什么?”

“两件事。”

“两件事?你让蒙嘉告诉寡人,燕国愿举国投降,而燕国国书却只有督亢之地。一国与一城,这便是两件事?”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